禅与摩托车维修的艺术 Aug, 2015

读书笔记 哲学

第三章

科学就是现代的鬼神。 过去人们使用鬼神解释自然现象,现代人们使用所谓的科学来解释。 这些都只存在于人们心里,是对自然规律的一种认识和解释。

第四章

一个世纪前和小孩一起读古典的方式:读两句话,等他一连串的提问,然后回答他的问题。

第六章

使用二分法,将人类的认知分为古典的和浪漫的。 古典的认知认为这个世界是由一些基本形式组成的;浪漫的认知则从表象来观察,主要的是情感而非事实。

斐德洛的古典中有名为分析的小刀。

第七章

我们选择性的筛选出感官接受的结果,浪漫的认知直接针对这个结果,而古典的认知使用分析的小刀对其进行分类,并且注重相互之间的联系。

第八章

摩托车的外观是浪漫的,但是内在的运作是纯古典的。 他的外壳就是古典和浪漫的分界。

摩托车也是一种系统,正如政府和军队。 只要架构系统的理性还在,系统就可以被轻易重新构建。

第九章

逻辑使你在系统中找到自己的路。逻辑有归纳法和演绎法。 两种方法交替使用就能解决问题。

第十章

前面铺垫了那么多,这一章开始渐渐接近了问题的核心。

在科学的殿堂中有许多深宅大院。 有的人倾心科学是因为优越的智力,有的人则完全为了实用的目的。 如果上帝派来的天使将上面两种人从殿中驱逐出去,那么殿里会空旷许多。 那些获得天使青睐的人,有些古怪、沉默和孤独,除了同是不受欢迎的人外,彼此之间少有相似之处。 斐德洛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人。 所以当他提出科学困扰他的问题时,没有人真正关心。于是他开始了心灵探索的道路。

困扰他的问题是什么呢?

科学研究,或者说自然科学的研究,是通过观察现象做出假设然后实验证明得出结论。 爱因斯坦认为,根据进化论所显示的,在历史上任何一刻,所有可想见的存在,总有一个会证明它比其他一切要优越。 但是斐德洛认为现在由于眼界的广阔,假设出现的速度远大于验证他们的速度,因此科学真理持续的时间越来越短,很容易被后来验证的假设推翻。 各种假设和定理的增加,把人从唯一绝对的真理,引向多元、摇摆不定、相对的世界,是造成社会和思想价值混乱的元凶。 现在的理性结构不符合社会所需,然而在情感上空虚,在美学上没有任何表现。 造成社会上一些人在整个文明的理性架构下,活的盲目而疏离,找寻不到答案。

我以为因为斐德洛是搞生物化学的,如果他从事过数学研究就会发现这个所有自然科学的根基是一门注重概念的演绎科学,不是使用实验证明假设,而是靠演绎。 依靠最底下的公理构建起整个大树。 每当物理学家走的飞快依靠直觉提出各种假设,数学总是跟在后面谨慎的证明。 虽然偶尔出现过改变公理构建出不同大树的情况,但总体上没有这个问题。 壮哉我大数学~

第十一章

斐德洛通过哲学探索人类心灵的高山地带。

大卫·休谟的经验主义,认为我们的知识都来自于感官。 但是会得出推论说整个世界出自于人的想象。

康德试图推翻经验主义。 他认为我们人性之中有一种直觉,我们认为的现实,是直觉和感官接收到的讯息融合而成。 我们通过感官接收到的讯息不断修正直觉,直觉也在过滤着感官接收到的讯息。

斐德洛认为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中有着属于理性自身的丑陋。

第十二章

斐德洛之后去了印度研究东方哲学,他的知识在那儿出现了混乱。 他离开了印度,放弃了对理性的追求,念了新闻学位,结婚生子。

放下了之后,反而成熟的更快。 于是他变成我们的作者又开始继续追寻,通过这次旅途。

第十三章

斐德洛说,真正的大学是心灵的世界,是多少世纪以来流传给我们的理性思想,大学的本质在于通过教授们流传下来的理性自身。 物质的大学只是为真正的理性教会提供了生存的环境。

斐德洛因为对科学理性缺乏信心,所以才成为了理性教会的狂热研究者。

第十四章

科学没有和人的心灵连在一起,所以在盲目之中暴露出了丑陋的一面。 解决的方法不是抛弃或否定理性,而是扩展理性的内涵。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也拓展了整个文化的根基,当时人们抛弃了中古世纪的价值观,接受理性的新世界。

第十五章

重返斐德洛教书的地方,探寻良质的意义。

第十六章

良质的第一部分,模仿是一种罪恶。 是学校的教育造成了这一点,他试图取消分数和学位制度,但是并没有得到好的结果。

第十七章

良质是说一篇优秀的作品不需要任何规则,不需要任何理论,然而他指向某种东西,非常真实。 不是模仿,而是內驱的创造。

第十八章

不去界定良质,不用理性去分析良质。使用理性来支持这一观点。

如果剥离良质,世界将不能正确运转,不值得活下去,因此良质是存在的。

良质同时存在于古典和浪漫两个世界中。由于没有定义,古典被迫用浪漫的观点去看良质。

第十九章

良质既不属于人心的一部分,也不属于物质。

良质就是同时意识到主客观存在时所发生的事件。

第二十章

“过去"只存在于我们的记忆之中,“未来"则存在于我们的计划之中,而只有"现在"才是惟一的真实。 你理智上所意识到的那棵树,由于这一小段的时间的关系,便属于过去,因而对你来说并不真实。 任何经由思想所意识到的总是存在于过去,因而都不真实。 所以真实总是存在于你所看到的那一刹那,且在你还没有意识到之前。除此之外,没有别的真实。 这种在意识之前的真实,就是斐德洛所谓的良质。 由于所有经由思想所认知的事物必须来自于这一段思考前的真实,所以良质是因,而果才是所有的主体以及客体。

如果我们想用我们所创造的世界去涵盖、去刺激我们创造的源头,这是不可能的。 这就是为什么良质无法被界定,如果我们去界定,我们所界定的就无法涵盖整体的良质。

第二十二章

彭加列说,“潜意识自我”注视着一个问题的一大串解决方案,但是只有有趣的可以闯进意识领域内。 数学解答是由潜意识自我所选择的,是基于“数学之美”,数字与形式的和谐,以及几何学的优雅。 彭加列说,这是一个所有数学家都知道的真实的美感,可是世俗者对此是如此无知以至于经常想笑。 但是这和谐、这美丽,是它整个的核心。

上面一段话我理解为这就是数学的良质。 作者将数学证明中创造性的部分归结为良质这一更加基本的概念,十分的新奇。

事实的预先选择并不是基于主观的、反覆无常的"任何你喜欢的东西”,而是基于良质,即实在自身。良质区别于主观和客观之外。

第二十四章

如果科技的根本问题在于,科技专家或是反科技的人都缺乏关心之情; 而且,如果关心和良质是一体的两面,那么我们就可以推论出,今天在科技上出现的根本问题,就在于学科学的人和反科学的人,都缺乏在科学上洞悉良质的能力。

一个人在修理摩托车的时候,对车子的了解分分秒秒都在改变,因而得到了全新认识,其中蕴含了更多的良质。修理的人不会受限于传统的做法,因为他有足够理性的基础拒绝这些思想。 真实不再是静态的,它不是让你决定是要去奋战还是打退堂鼓的思想,它们是会跟着你成长的思想。 所以具有良质的真实,它的本质不再是静态的。

第二十五章

如果你想要高水准的表现,就必须具备鉴赏力以及达到目标的方法,也就是同时具有对良质的古典和浪漫的认知。

只有内心宁静,我们才能察觉到良质的存在。他超越了浪漫和古典的认知,将二者融合为一。

第二十六章

进取心,希腊人称之为热忱。 以及其中的一些陷阱。

第二十七章及之后

阐述了斐德洛和作者融合成长的心路历程,最后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

我的总结

现在由于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问题,导致真理持续的时间原来越短,价值观变得多元化了。 这时候就需要人们意识到除了古典和浪漫之外的良质,即对自己所做事务有一种热忱和鉴赏力,同时能够有做好他的技术,这样才不会造成价值观的混乱和生活的疏离感。 感觉此时的中国和上世纪的美国面临着类似的问题,人们缺乏信仰,生活无价值无意义,盲目拜金等等问题,都是价值观混乱的表现。 而作者通过自己内心之路的探求,提出了一种基于良质的解决方法,虽然道理容易理解,但是思考的过程十分严谨,令人信服,感觉收获颇丰。